【熱點事件】
2013年12月5日,1歲半的男嬰被婆婆誤留在電梯,被電梯里的小姑娘抱起。監(jiān)控視頻顯示,小姑娘對男嬰猛摔打。男嬰婆婆追到25樓,詢問小姑娘,孩子在哪兒,她還拍拍老人說阿姨不要著急…幾分鐘后,男嬰被發(fā)現(xiàn)渾身是血地躺在小區(qū)樓下……小區(qū)電梯內的監(jiān)控錄像顯示,這名十一二歲的小女孩摔打男嬰,最后將他扔出電梯。
2014年8月12日晚,自貢市富順縣安溪鎮(zhèn)毛橋社區(qū)3歲女童琪琪(化名)外出玩耍失蹤,上百人尋找兩天未果,經警方調查,鄰居家13歲女孩小敏稱,當晚自己送琪琪回家,開門時不小心將她撞倒,以為撞死人,因擔心家里賠不起錢,心里害怕,遂將其扔進糞坑。15日,自貢市富順縣公安局公布,琪琪因窒息死亡,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之中……【問題】兒童暴力事件時有發(fā)生,給受害者及其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對此,你怎么看?
【解析】
這兩起兒童暴力事件,雖然兩個實施暴力的孩子成長的背景和作案的動機不一樣,但這兩起案件同樣都是孩子對孩子實施暴力,是超出我們正常理解范圍和接受能力的慘痛事件。而我們在事后對比會發(fā)現(xiàn),電梯傷人的女孩兒,從小感受到家庭暴力,人格畸形。而另一事件中的小敏是農村的留守兒童,長期父母不在身邊,缺乏關愛與溝通,人格成長亦有很大的缺憾。
【參考答案】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事件的頻發(fā)不僅給受害者帶來嚴重的心理上和身體上的傷害,而且會給社會上其他未成年人帶來不良的影響,這類事件的頻繁發(fā)生,給家長、學校以及社會敲響了警鐘。
每一起未成年人暴力事件的背后都有其個性問題,但是,眾多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事件的發(fā)生也都有其共性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電梯傷人的女孩兒,從小感受到家庭暴力,人格畸形。而小敏,是農村的留守兒童,長期父母不在身邊,缺乏關愛與溝通,人格成長亦有很大的缺憾。
其次,學校教育的失職。在教育功利化的今天,學校教育更加偏向學生的學習成績,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學生在遇到負面情緒得不到合理疏解時往往理所當然地采用暴力手段來發(fā)泄。
再次,社會關注的漏洞。這恰恰是我國當前未成年人成長環(huán)境所存在的問題。整個社會并沒有真正形成保護未成年人的意識。比如,我們希望孩子遠離暴力和色情,可是我國迄今沒有建立影視、文學作品的分級制度,孩子們很容易就接觸到有暴力、色情內容的影視、文學作品;還比如,《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娛樂場所、網吧不得向未成年人開放,可事實上仍有娛樂場所和網吧大方地對未成年人開放。加之媒體對這類事件的關注往往是瞬時的,后續(xù)事件的進展因為失去了時效性,被媒體遺忘,喚不起社會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識。
遏制暴力,尤其是未成年人暴力,需要的不是以暴制暴,而是愛心、寬容與感化,要關心他們的人格、身心健康發(fā)展,才能讓整個社會充滿愛。
首先,家庭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職責。父母對未成年人應該多一些耐心、責任心,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以身作則,在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為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和諧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
其次,學校作為教育的具體承擔者和踐行者,應該擔負起教導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職責。培養(yǎng)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理論授課之余,多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教育學生要主動承擔責任、學會用正確途徑發(fā)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學會交流和溝通等,讓學校教育回歸到正統(tǒng)的軌道上來。
再次,社會要營造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多設置一些心理健康輔導方面的公益慈善機構,關注未成年人人格缺陷和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避免類似慘劇的再次發(fā)生。
>>>更多學習視頻請點擊進入學寶云課堂觀看(http://school.chinaexam.org/ms/zhe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