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明朝時期,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他在傳教的同時,也積極傳播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明神宗給他以很大的支持。利馬竇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墓在北京西城。
142、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他向利瑪竇學習天文、數(shù)學、測量、武器制造等各種知識。他編寫的《農政全書》,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農業(yè)百科全書。他還和利瑪竇合作翻譯了古希臘數(shù)學家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
143、明朝末年,科學家宋應星編著了《天工開物》一書,對明代農業(yè)、手工業(yè)生產(chǎn)技術進行了總結,這部書被譯成好幾國文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144、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根據(jù)他一生游歷考察的成果,寫出了《徐霞客游記》一書。書中最早揭示了中國西南地區(qū)石灰?guī)r地貌的各種特征,徐霞客也因之成為世界上科學考察石灰?guī)r地貌的先驅?! ?/p>
145、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早期居住在松花江南北及黑龍江一帶。16世紀,女真族建真部的社會生產(chǎn)力有了顯著發(fā)展。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他的兒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自山海關南下,占領北京。
146、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攻破北京城,結束了明朝的統(tǒng)治。駐守山海關的明朝將領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擊敗農民軍,在北京開始了大清帝國(公元1644——1911年)的統(tǒng)治。
147、1662年,鄭成功(右圖)率領軍隊驅逐占據(jù)臺灣的荷蘭軍隊,收復了臺灣。
148、1684年,清朝廷在臺灣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 ?/p>
149、清朝乾隆皇帝組織大批學者編寫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四庫全書》。
150、1724年,清朝廷確立了西藏宗教和政治領袖達賴和班禪必須經(jīng)過中央政府冊封的制度。